“南人死恨樊若水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南人死恨樊若水”出自宋代陆文圭的《已卯题吴江长桥二首》。
“南人死恨樊若水”全诗
《已卯题吴江长桥二首》
宋代 陆文圭
长驱小陆一时进,钱塘破竹从风靡。
川流衰竭王气尽,成败反复固其理。
汴师平南将彬美,南人死恨樊若水。
采石浮桥一夕成,晓出降幡人姓李。
《已卯题吴江长桥二首》陆文圭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已卯题吴江长桥二首》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词描述了吴江长桥的建成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,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。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已卯题吴江长桥二首
长驱小陆一时进,
钱塘破竹从风靡。
川流衰竭王气尽,
成败反复固其理。
汴师平南将彬美,
南人死恨樊若水。
采石浮桥一夕成,
晓出降幡人姓李。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江长桥的建设和回顾历史事件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。
首先,诗词中提及了\"长驱小陆一时进\",描述了吴江长桥的修建过程,意味着修桥的努力和进展。\"钱塘破竹从风靡\"则表达了桥的建成后带来的巨大影响,桥成为了风靡一时的地标。
接下来,诗词中提到\"川流衰竭王气尽\",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兴衰。这句诗意味着王朝的权力逐渐衰落,王气逐渐消散,反复的成败成为历史的常态。
诗词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。\"汴师平南将彬美,南人死恨樊若水\"指的是彬美将军率领的汴师平定南方,南方人民对樊若水的死感到愤恨。这里反映了历史上的战争和人民的情感。
最后两句\"采石浮桥一夕成,晓出降幡人姓李\"描述了吴江长桥的建成过程。\"采石浮桥一夕成\"表示修桥的速度之快,而\"晓出降幡人姓李\"则暗示了桥的竣工者姓李。
总体而言,这首诗词通过对吴江长桥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,展示了历史兴衰和人事变迁的无常,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。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邃思考和对历史人物的敬意。